“一天上午10点左右,我进入一家网吧,看到上百名中小学生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在玩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那时应该是上课时间,可竟有那么多学生旷课而沉迷于网络中,让我很震惊!”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第一次看到网吧里的那一幕时,就开始思考应该如何去拯救这些沉迷于网络的孩子 。
她的母亲流泪呼救:“谁能帮我救救女儿?”
今年5月5日,《武汉晚报》报道说,武汉市新洲一中高中生曲菁因为沉溺网吧面临休学。她的母亲流泪向社会呼救:“谁能帮我救救女儿?”
陶教授看到这则报道后,就主动与曲菁的母亲联系。5月7日,他对曲菁进行了9个小时的心理咨询,终于让曲菁脸上露出笑容,表示同意认真上学、远离网吧。
为了帮助千百个“曲菁”,5月9日,《武汉晚报》与陶宏开教授联手开展“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
当天,200多名家长涌进报社,与陶宏开教授座谈。
陶宏开向家长承诺:“我将无偿、单独地辅导你们的孩子,直至他们脱离网络瘾。”
活动推出后,《武汉晚报》社每天要接待上百个来电咨询者。陶宏开教授每天要辅导20多名上网成瘾者。这些孩子现在大多已成功脱瘾。
孝感农村的一位吴先生带着上网成瘾的儿子,打了100多个电话,找了两天两夜,才找到陶宏开。经过几个小时的交谈,那孩子终于低头认错。离开时,吴先生差点给陶教授跪下。
成功摆脱网瘾的14岁少年傅冰(化名)在给陶教授的信中说:“我发现您说的其实与家人的教导是一个意思。只是您教导的方式不同,令人心服口服。而且我想起您的话‘人无完人’。如果自己一点错都没有,别人又怎么会指责你呢?立刻,我平静下来,检查自己的错误。”
14岁的李静说:“陶老师一开始和我谈他在美国的经历,让我很感兴趣。慢慢地,我也说出了心里话。他根据我自身的情况谈看法。于是我慢慢就接受了他的观点。不像我妈———只会骂我。”
“挽救上网成瘾者”帮助误入网络泥潭的未成年人
“网络应该是工具,而不是玩具”……“用电脑的人是聪明的人,玩电脑的人是愚蠢的人”……陶宏开教授总是不厌其烦地辅导上网成瘾者。
美籍学者陶宏开教授专门从事素质教育研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现受聘为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陶教授每天从上午8点一直工作到夜里12点,为上网成瘾者进行咨询。
那些经他辅导摆脱网瘾的孩子说:陶教授有激情,快乐,健谈,见多识广,身上有一种魔力,令人信赖。
“用真诚的爱感动他们,才能让孩子接受那些朴素的道理”
陶宏开说:“我哪有什么魔力,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我告诉他们的也是如何爱自己、爱父母、爱祖国、先苦后甜这些最简单的道理。”
他的教育理念是“三做”,即做人、做学问和做事业。同时,他还强调学生要有纪律、有他律、有自律;要有公德、有道德、有品德。他把这些理念,贯穿到教育上网成瘾的青少年的工作上。
陶教授介绍,上网成瘾者主要集中于11岁至25岁这一年龄段。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没有理想,敌视父母,不爱学习”。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说到辅导的核心点,陶教授毫不犹豫地说:“耐心地用一种真诚的爱去感动他们。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接受那些朴素的道理。”
“家长要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爱孩子”
陶教授说,“孩子能够脱离网瘾,不仅在于孩子自身的决心,还在于家长的配合。家长要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爱孩子。”
首先,家长要改变教育方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孩子,否则会让孩子反感。更多的是要理解、关爱孩子。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
其次,家长不要给孩子“贴标签”、下定义,比如说他“懒”、“笨”、“没出息”等。
另外,在物质上要严格控制孩子的欲望,多和孩子进行精神、情感上的交流。
身教重于言传,孩子的毛病往往带有父母的影子,家长首先要找到自己的坏毛病,改掉坏毛病。
“我很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一问题。我一个人的力量很单薄,要靠整个社会共同的努力,才能更好地去挽救这些孩子。”陶宏开反复强调,“应该有更多的人加入,用自己的爱心帮助他们,关怀他们,挽救上网成瘾者的效果会更好。”
武汉市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学必须设置心理辅导室
《武汉晚报》采取了多种措施推进这一活动。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杨忠燕等其他专家解答家长的疑惑,举办座谈会,开通服务热线,让已摆脱网瘾的学生和学生家长现身说法,向其他人传经。两个多月来,整个行动共挽救了100名上网成瘾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武汉晚报》现已招募了58名志愿者,团武汉市委也让全市303名青少年辅导员加入这一行列,在统一培训后,将深入全市每一个社区去挽救上网成瘾者。武汉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王辉华还表示,9月份开学后,武汉市所有中小学中,只要有24个班级以上的学校,必须设置心理辅导室,不足24个班级的要配备专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