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除了写在本本上的方法外,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夫妻关系,为人父母者的性格、脾气,与孩子的亲和力……老师和家长学校的帮助是有益的,却并非必需的,更不是万能的
随着儿子的日渐长大和自己教育手法的捉襟见肘,近来更变得诚惶诚恐。儿子“懂事”了,但也越来越难教了,除了感慨“生子奈何不类我”,闲时就“恶补”家庭教育知识,甚至打电话向千里之外的老父请教:当年是如何让我服服帖帖的?
就在我手足无措之时,一则关于“家长资格培训”的消息引起了我的关注。通过家长培训学校来提高家长的素质,增强他们教育子女的本领,是件新鲜事,也是好事。但据说培训后还要发结业证,并且把家长的“资格证书”和孩子入学“挂钩”。对此,喜欢鸡蛋里挑骨头的笔者,还是有些不同的看法。
要想做合格的家庭教育者,家长需要学习。但谁有资格给家长发“合格证书”,是教育专家还是学校的老师?虽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并非“井水不犯河水”,但老师和教育专家未必就有资格说别人是否够格当家长——不少老师也难免会家庭教育失策、乃至失败。
虽然笔者时有“教子无方”之叹,但屡战屡败之后也发现,家庭教育除了写在本本上的方法外,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夫妻关系,为人父母者的性格、脾气,与孩子的亲和力……老师和家长学校的帮助是有益的,却并非必需的,更不是万能的。提倡家长和老师多沟通、多切磋没有错。但是否应该变成任务、加以强制就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