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德育天地家校一体父母课堂

今天我们如何做家长

浏览次数:4637   发布时间:2006-03-29
21世纪的家长大概是最难当的。日益激烈的竞争迫使他们不仅要想方设法让孩子的学业优秀,更要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艺术特长、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为了全方位地培养孩子,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恨不得把自己“锻造”成为教育、心理、艺术、启发思维、开发智力等方面的专家。但结果却是,孩子渴了,家长给的却是面包,期望与需求对不上号。 

  “孩子说,这次期中考是最后机会,再考不好,她决定去死。你们快帮我劝劝她吧!” 

  “听说中考要重大改革,会不会影响我孩子明年中考呢?” 

  ……家长的急切和无奈传递着对教育的关切之情。面对教育资源的迅速增多,社会变幻的纷繁复杂,家长们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困惑:要不要择校?上普高还是职高?如何面对叛逆期的孩子…… 

  现状:在选择中疲于奔命 

  家住市区桃源居的张女士孩子今年两岁多,半年前她以家为支点,“搜索”离家一公里左右的五六家公办、民办幼儿园,最后选定一家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育试验班,虽是民办,但同样是省级示范幼儿园。长辈感慨说,过去的孩子上不上幼儿园无所谓,现在的孩子不但要入园,还有公办与民办之分,示范园与普通园之别。 

  对大多数家长来说,更关注的是能否上一所优质学校,能否遇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好老师。 

  “择校”是近年来使用频率特别高的词。市区王女士的孩子从家门口的幼儿园跳到市四幼,小学再从某小学跳到广场路小学,中学又辗转两所学校。回顾择校之路,王女士觉得代价不仅是精力和金钱,还有自尊和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的苦痛。即便如此,在孩子成长道路上,家长们总是想方设法给孩子尽量多一些、好一些。一些家长甚至把择校的触角伸到北京、上海、杭州、英国、澳大利亚等地。 

  市城市调查队有关调查表明,温州人投资热点第一是房地产,第二就是教育消费。优质和特色教育,已成为温州人对教育的迫切需求。 

  不仅要择校,还要择师。孩子英语不好的,希望找英语老师做班主任;孩子学习不大主动的,希望找个“盯”得紧的班主任;孩子内向的,又想找个工作细致、管理相对宽松的班主任……家长们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口耳相传”的知名老师班级。 

  在温州庞大的校外培训机构和家教市场,作文、奥数、钢琴、画画……五花八门,大多数孩子都有或曾经参加两种以上的培训。 

  “选,还是不选?选哪里?”家长在不断的选择中疲于奔命,焦虑不堪。 

  困惑:面对孩子束手无策 

  实验中学胡珏老师曾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家长主要有四方面困惑:能不能考上理想学校———对学习的忧虑;会不会上网、打电子游戏———对外界诱惑的苦恼;与同学、老师关系搞不好———人际交往的痛苦;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两代人之间的忧虑。 

  据有关部门在北京等十几个省(市、区)的调查结果:在孩子成长的做人、求知、健体、健心、审美、实践、创新、生活八大素质中,家长最关心的前三位是求知(85.95%)、做人(83.67%)、健体(41.35%);最困惑的是“孩子的逆反心理”、“与孩子心灵的沟通”、“面对孩子,感到束手无策”。 

  途径:与孩子共同成长我市教育专家章毓光老师认为,家长自觉孩子难教,恰恰是教育发展的体现。这说明孩子在迅速成长,而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家长们现在感觉到的苦痛,是家庭教育水平与孩子一起成长的苦痛! 

  另一位教育界资深人士认为,家庭教育中必须解决好三对矛盾:一是高期望与低实现。一项调查显示,48%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应该是本科生,42%以上的家长希望孩子能读到博士。这可能吗?就连教育发达的美国也达不到这么高的比例。所以,有人提出教育应避免“高、大、空、远”,力求“近、小、实、亲”的主张。 

  二是情感关怀与行为苛求。由于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任务过重,要求过严,使孩子感受不到关爱的温暖和快乐,品尝到的只是苛求和压力的苦涩。其实,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变“要孩子做”为“孩子要做”,才是双赢的途径。 

  三是家长知识观念陈旧滞后与孩子知识观念超前。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有一项调查表明,40%的青少年每天和父母沟通时间不足15分钟,许多孩子都感觉和父母无话可说,有些甚至因此不愿与父母同桌吃饭! 

  现代教育要求,父母必须学会“蹲下来”与孩子交流,与孩子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Copyrights © 2020 毛坦厂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