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和平、合作、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7日起在北京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在开幕式上说,人类进入新世纪后,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人民将以自己的和平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代表青岛泰之博士说,近来,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使人们越来越感到不安,这种趋势值得忧虑,因为它会使科学发展失去公众支持的基础。本次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重新认识科学并拓展公众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支持,为利用科学来建设和平而共同努力。
1988年,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11月11日所在周为“国际科学与和平周”。次年,中国科技协会、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等单位共同举办了以“发展科学、振兴中华、保卫和平、造福人类”为主题的“科学与和平周”系列活动。
在过去的15届“科学与和平周”中,中国开展了800多项活动,来自150多个国家的驻华使馆官员、联合国驻华机构官员、外国和平友好代表团和中国各界人士约1亿人次参加了和平周的各类活动。
本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于7日到14日在全国各地开展,包括“世界和平与发展科学日”--驻华使节联谊会,百万妇女乳腺癌普查计划以及多项科普宣传、科技服务等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