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我市教育工作回顾与总结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市教育工作全局,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按照2005年工作思路的总体部署,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有了新的突破,教育宣传、师德师风建设、薄弱学校建设等活动取得了实效,新课程改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安全等工作扎实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教育各项改革稳步推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正初步得到解决,全市教育事业在规范、有序中实现了新发展。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51%,辍学率为0.99%;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5.36%,辍学率为2.66%,小学和初中毕业率分别为105.4%和96.33%。15周岁人口毕业生普及率为99.37%,17周岁人口毕业生普及率为95.4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58.06%,比2004年增长8个百分点。重视特殊教育,三类残儿入学率为94.75%;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以内。幼儿毛入园率为51.9%,比2004年增加3.9个百分点。
(一)突出重点,各类教育保持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质量进一步提高。4月中旬,配合市人大开展了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专题调研。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进一步加快,督查了全市5县3区25个乡镇74所学校项目工程质量、资金管理、项目管理、资料建设等情况,消除了20万m2D类危房。我市继霍山、金寨之后,舒城县、叶集区进入全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控和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重点抽查了金寨、霍山、舒城9个乡镇9所中心小学和7所村小毕业班语文教学质量,并进行了结果分析;11月底至12月初,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情况调研;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召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研究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开展了送教下乡、名师讲学和校本教研活动以及薄弱学校建设等活动。
普通高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针对初、高中学校争生源、搞虚假宣传、甚至“贿招”的不良现象,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先后印发了10多个规范性文件,出台了《关于严肃初高中招生纪律和违纪违规责任追究的规定》,召开了全市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工作会议,通过新闻媒体全面宣传普通高中招生所有政策,教育和引导考生及家长合理地选择适合的学校填报志愿,并对少数违规违纪学校进行及时查处,对10所省示范普通高中规范办学行为进行了专项督查,严格执行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实行省示范高中计划内指标60%分解到初中学校的办法,并在市内媒体公布了计划内招生60%指标,较好地执行了国家规定的公办高中择校生“三限”政策。从实际效果看,各高中基本上一次性完成了招生计划,促进了生源合理分流,促进了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改造薄弱高中,整合了六安开发区原东城中学,由六安一中控股,成立了六安中学。积极推进省、市示范高中建设,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正在促进裕安区城南中学、寿县安丰中学争创省示范高中,审批了4所农村普通高中为市示范高中。继续扩大普通高中办学规模,今年普通高中实际招生51208人,较上年实际招生增加4608人,增幅9.9%。
职业教育有了新的突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建立了市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振兴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在政策上、体制上为我市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先后3次调研了11所中等职业学校,印发了10万册初中毕业生升学与就业的宣传手册。成立了市职教中心,支持霍邱县陈埠职高组建职教集团,鼓励霍山职高、金安区孙岗职高等条件好的职业学校,开展了“订单式培养”。指导金寨县江店职高、舒城县舒茶职高争创国家级重点职高。今年全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95%。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23326人,较去年增加3263人,增幅16%,职普比为3.2:6.8。
(二)开拓创新,教育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教育宣传取得了实效。组建了由县区和市属学校有关人员组成的全市教育宣传队伍,成立了教育新闻办公室,加强了教育网站建设,加强了与新闻媒体的联系与沟通,12月1日,我们与市广电局合作,召开了全市教育宣传工作会议,与市广播电视报联合创办了《六安教育》,与皖西日报联合创办了《教育金刊》,与市电视台正在运作联办《教育园地》。今年以来,我们针对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制定了教育宣传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将中考、中招工作作为今年教育宣传的重点内容,充分利用六安教育网站、皖西教育信息等内部载体和市内新闻媒体加大了对中考、中招工作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强了教育宣传的归口管理,建立了学校成果性、形象性宣传报道审核制度,严格执行教育招生广告发布规定,加大了对中高考宣传工作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优化了我市教育工作的内外部环境。
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坚持以县区为主、市帮助指导的办法,55700多人次参加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新课程通识培训、学科培训。开展了骨干教师、第八批特级教师和六安市第三届“教坛新星”评选活动以及校本教研活动,加强了教科研工作,多名教师在全国、全省各类比赛中获奖。完成了2005年度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评审工作,顺利完成了1998、1999届部分电大注册视听生就业工作。年初我们确定了2005年为师德师风建设年、2006年为师德师风巩固年、2007年师德师风提高年。召开由县区教育局长、完职中校长、市属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全市师德建设年动员大会和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年工作汇报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六安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评价体系〉的意见》,出台了《六安市中小学教师违反从业规定行政处分暂行办法》。9月10日,配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隆重举行了庆祝第21个教师节表彰大会、师德报告会和文艺晚会。《安徽青年报》、《皖西日报》对我市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行了大篇幅宣传报道。
薄弱学校建设稳步实施。一年来,我们通过“建班子、强队伍、筹经费、结对子”等措施,加强了我市薄弱学校建设。开展了薄弱学校建设工作专题调研,召开了全市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专题会议和全市薄弱学校建设工作汇报会。按照“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六安市加强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和《六安市2005-2010年改造薄弱学校规划》以及《关于调剂省市示范高中部分择校费用于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的通知》。继续开展学校结对帮扶活动,截止目前,全市共有44所示范学校结对91所薄弱学校。积极争取县区党委政府的支持,尽力选拔招考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今年以来,共选调667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薄弱学校任教。积极实施《六安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05-2020年)》,12月上旬,我们会同市建设、土地等部门对城区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学校建设进行了调研,并已向市政府呈送了专题报告。目前,市区已经整合成立了六安中学、皋陶学校、望城岗学校,正在筹划在市区南部兴建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
(三)整体推进,教育事业取有新发展
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加强了对县区“两基”工作的复查考核和督导评估,寿县继霍山县之后顺利通过了省政府“两基”复查验收。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市各县区“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县级政府统筹本地教育的职责进一步明显强化,乡镇中心学校已经承担起管理乡镇中小学日常业务的任务,霍邱、舒城等县“两个中心”建设取得较大进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实施。积极实施了课程改革实验区中考改革和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顺利完成了省级课改实验区霍邱县城关镇有1202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中考、中招工作。组织了八年级地理、生物考试,继续实行了体育、理科实验操作考试。采取市、县区结合、以县区为主的办法,扎实做好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调研和中考、中招改革考察,积极做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准备工作。本着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认真做好新课程教材选用工作,积极争取新课程教师培训经费。开展了4次新课程评课、观摩课活动,申报了六安市城北小学等4所小学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阶段评价改革实验项目学校和六安市梅山路小学等8所学校为全国小学“攀登英语”项目实验学校。目前,两项实验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省教育厅和国家项目组的充分肯定。43586人参加了普通高考,实际录取23607人,录取率为54.16%;1651人参加职对口高考,录取1163人,录取率为70.4%。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活动中奖。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强化。认真贯彻《中共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六安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市教育局调整并充实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组,印发了《六安市教育局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实施方案》。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自查、督查工作,编印了两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通讯》,编制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展版。开展新童谣、儿童诗歌、爱国主义读书教育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活动,荣获了全市青少年“心系祖国、健康成长”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组织工作优秀奖。继续开展了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和优秀学生等评先、评优活动。
学校安全工作力度明显加大。继续坚持抓好学校安全工作不放松,做到安全工作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全年转发、印发中小学安全文件20余份,组织全市中小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