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全心沉浸于自己所喜爱的事情时,无疑是最充实、最快乐、最幸福的。
作为一名普通高中语文教师,多年来我最大的爱好莫过于买书、读书和教书了。明月半悬之际,荧荧灯光之下,于茶香氤氲中手执一卷,思接千载,神游万里,可谓人生一大乐事。天朗气清之时,三尺教坛之上,与菁菁少年一起放飞思维,评品名篇,涵泳佳作,亦觉酣畅淋漓,欢娱无限。偶有一愚之得,往往情不能已,挥毫将点滴思悟,形诸文字,连缀成文,与三五好友斟酌推敲,乐亦更在其中矣。
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和校史结缘,更未想到一旦触及,从此便成为心之所系,情之所牵,魂牵梦萦,欲罢不能。
第一次与校史亲密接触是在2013年,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我有幸参与了毛坦厂镇政府组织、流冰老师担任主编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毛坦厂”历史文化丛书《文乡教苑》的编撰工作,因编写需要,我对毛坦厂中学的发展历程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其后又相继参与了《毛坦厂镇志》“教育”篇、“毛坦厂中学”篇以及《毛坦厂中学志(2009—2018年)》的编写工作。自此,了解校史,搜集校史,整理校史,便成了我教学工作之外的最大爱好。
作为一名异乡人,来毛坦厂中学工作之前,我对毛坦厂古镇和毛坦厂中学校史知之甚少,但自从踏上这方神奇热土的第一天起,我的脑海中便萌生这样一个疑问:一所有着70余年的学校,究竟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历史?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山区中学,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壮大从而成为闻名遐迩的“超级中学”呢?在推动毛中发展崛起的光辉历程中,涌现过哪些杰出的人物,在他们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感人事迹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踏上了探究毛坦厂中学光辉发展史的漫漫征途。
然而,正式着手工作后,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却远远超出了我的想像。由于年代久远,校史材料严重匮乏,加之学校档案室数次搬迁,工作人员频繁变动,所需资料几乎无从寻觅,这令我一筹莫展,束手无策。
依然清晰地记得,在那个赤日炎炎的夏日里,我一次次登上密不透风、溽热难当的科教馆顶楼,在近乎废弃的图书资料室里,于蛛网密织、尘土飞扬的旧书书堆中往来穿梭、四处翻检、苦苦寻觅,偶尔发现一则有价值的材料,常常兴奋得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不及拂去上面的灰尘就匆匆捧读起来。有时实在热极了倦极了,就抱着材料跑到楼梯口休息片刻,用满是灰渍的手抹一把额头淋漓的汗水,常常闹了个大花脸,自己却浑然不知。依然清晰地记得,无数个星光闪烁的夜晚,我一连几个小时弯腰曲背伏在电脑桌前,在茫茫网海中搜集校史线索,时常为了弄清一段史实,查验一个细节,而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家人笑我简直是走火入魔。
虽难困难重重,但我心中始终执念“办法总比困难多”。很多热心的老教师了解情况后,纷纷主动为我提供材料和线索。我的合作者、皖西著名作家徐航老师不顾七旬高龄,顶着炎炎烈日,从百余里外的市区乘坐公交车来镇带我走街串巷采访,手把手地教我如何采访,如何整理资料,如何撰写提纲;九十多岁的退休老职工陈永和,细致地为我们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毛中往事,还原了很多宝贵的校史细节。
随着材料的增多和了解的深入,毛中厚重的历史积淀,灿烂的发展轮廓在我脑海中渐次清晰。据《安徽省志?教育志》《六安县教育志》《合肥文史资料》等资料记载,毛坦厂中学肇源于抗战时期的“安徽省立第三临时中学”。民国28年(1939年),随着抗战形势的发展,安徽省立第三临时中学(简称“三临中”)由全椒古河迁至毛坦厂,开设11班(初中6个班、高中4个班、师范1个班),学生780人,大多为外地学生,教职员工51人。民国35年(1946年)迁岀,前后历时8年。“三临中”为毛坦厂培养了大批人才,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
民国37年(1948年),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留日归国的毛坦厂本镇人王温叔及上海政法大学毕业的张子贞等一批有识之士,将私立广城、希平、大成、荥阳以及光禄初级农业职业学校5所学校合并,筹建了“六安县私立六南初级中学”。并于1949年3月,正式招生开学。建校初期,学校占地面积仅5.5亩,租用本地商人黄月舫私宅20间作为校舍,开设3个班,学生53人,教师8人。1952年,省教育厅接收私立六南初中为公办中学,改名为“安徽省六安第二初级中学”,史称“六安二中”。校舍增至60间,开设5个班,学生241人,教职员工22人。
1958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省六安毛坦厂初级中学”,开设12个班,学生700余人,教职员工43人。1960年,经六安行署教育局批准,学校增设高中部,首期新生50人,校名改为“安徽省六安毛坦厂中学”。
1982年,毛坦厂中学被确定为六安县重点中学,1999年,被评为六安市示范高中。
迈入21世纪后,毛坦厂中学驶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教育教学质量开始大幅度提升。2000年,争创安徽省示范高中,一举成功。
随着办学影响的扩大,毛坦厂中学逐渐引发社会关注。2007年,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卫视、安徽电视台、新华网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毛坦厂中学万人送考盛况,毛坦厂教育一度被外界称为“毛坦厂现象”。
2013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第7集“三餐”重点报道了毛坦厂中学相关内容,2015年,中央电视台播放《高考》专题片第一、二集《毛坦厂中学的日与夜》,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毛坦厂被外界称为“高考镇”。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1+1》栏目对毛坦厂中学进行了专题报道后,毛坦厂中学在外界的美誉度大幅提升。2014—2020年,毛坦厂中学连续七年高考达本人数突破万人大关,且在一本达线人数和名校录取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拨开历史云烟,穿越悠悠岁月,收获的是无限感慨和满满自豪。八十年间,数以千计教职员工立志杏坛,无私奉献,将青春与汗水洒在山乡,育成桃李满园芳;数以十万计的学子负箧古镇,书山寻径,学海觅渡,探幽析微,不懈求索,学成后报效国家,在各条战线上拼搏奉献,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教育是一项事业,是一种精神,更是一份传承。在毛坦厂中学八十余年的光辉历程中,吴天植、胡苏明、司徒越、姚德荣、张晋善……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奋斗足迹,他们无不是学有专长,术有专攻,严于律己,平易待人,忠贞教业,文理通达。正是在他们严谨治学,以校为家,爱生如子,拼搏进取,率先垂范伟大精神的感召下,无数毛中人捧着一颗对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定居于山野僻壤,呕心沥血研教学,深耕厚植育英才,勠力同心齐进取,夙兴夜寐促发展,从而铸就了毛中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的优良办学传统。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八十年时光弹指一挥。在八十年风雨征途中,一代代毛中人秉承“扎根山区,无私奉献,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精神,矢志不渝,默默耕耘,不畏艰难,开拓进取,终于让毛坦厂中学由一所普普通通的山区学校,发展为名播大江北、声振淮河南的名校。穿越在校史的长河中,触摸着岁月的履痕,我深深地感到,一所学校只有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办学,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走上科学、健康、和谐发展的康庄大道。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随着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圆满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启航。相信在千帆竞发、万木争荣的伟大新时代里,毛坦厂中学必将乘着新时代的东风,追风赶月,砥砺奋进,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书写更加灿烂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