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走进毛中育人模式

六安市毛坦厂中学“1320”育人模式

浏览次数:127   发布时间:2025-03-28

毛坦厂中学以“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为办学理念,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做到有教无类。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成才,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内生动力,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学校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一核三线二十项”育人模式(简称“1320”育人模式)。

“一核”:即以“养成教育”为核心。

毛坦厂中学高度重视养成教育,致力于建立健全良好的养成教育发展机制,以“文明礼仪”主题活动为起点,做好养成教育开头工作;以一日常规为抓手,做好养成教育落实工作;灵活抓住契机,做好养成教育辅助工作。坚持“一周一主题,月月有特色”,在生活、学习、文明礼仪、卫生健康等多方面给予学生正确指引,于细微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和遵规守纪习惯。通过开展讲座、广播下讲话,绘画、书法、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劳动教育等内容落在实处,落在常态。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养成教育实施、落实长效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条主线”:即以“大思政课教育”“品格教育”“大健康教育”为三条主线。

(一)大思政课教育

毛坦厂中学多措并举开展“大思政课”教育活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各类培训首要内容,分批次分层级组织思政课教师、班主任、授课教师、教学和后勤管理人员进行专题学习,构建“大思政”格局,班主任、授课教师、后勤职工,以及每一位党员,人人都是思政课教师,充分发挥全员育人作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科学布局、精心打造、精致管理、巧妙运用,通过文化墙、文化橱窗、校园广播、每周一歌、电子屏幕等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端正道德品行,争做优秀的最好的自己;通过组织学生走进革命老区开展红色研学游、举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班会、开展爱党爱国教育课堂、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潜移默化地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组织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节,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风尚,激励学生勇担青春使命,以强健的体魄、良好的精神风貌践行“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铮铮誓言。

(二)品格教育

毛坦厂中学着力打造“党建+品格教育”育人新模式,提升品格教育实效,丰富品格教育内涵,扩大品格教育影响,探索品格教育路径。坚持“发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工作思路,深化“立德树人”和课堂教学改革,将党建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课程改革、课堂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等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以“微行动、全员参与”为原则,坚持每月一主题,周周有活动,积极探索毛坦厂中学特色的“品格教育”发展路径,既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追求人格和谐构建,培养学生胸怀天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志向,塑造学生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的品格。近年来,数十名毕业生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20多人被空军、海军航空大学录取为飞行学员。2022年,学校荣获金安区“品格教育示范校”。

(三)“大健康教育”

毛坦厂中学提出并践行包括三观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在内的“大健康”教育理念。坚持“一个平台就是一条成功的道路,一个活动就是一个进步的阶梯”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为落实“无体育不毛中”的教育理念,学校建设设施一流的体育馆、游泳馆、风雨操场、网球场、乒乓球台,升级改造校园运动场;开足开齐体育课,开展“阳光晨跑”“60华里远足”,举办乒乓球联赛,组建校园足球队、乒乓球队等,积极培育体育特长生,举办体育文化节暨秋季运动会。

学校把心理健康寓于教育、教学和学校的管理之中,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早在2004年,学校就引进心理学专业教师,逐步打造一支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在各年级部设立多个谈心室/心语室,进行心理普查测试,为全体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定期召开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会、班级心理卫生班干培训会,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编印心理健康教育报纸《心窗口》《心视野》。

二十项”主题活动:即围绕三条主线常态化开展的二十项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一)“大思政课教育”主题活动:“中国梦”主题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缅怀先烈、红色研学、党史教育、法治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目标教育等。

(二)“品格教育”主题活动:文明礼仪及守纪教育、修诚尽责、尊师重道、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及成人礼、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班干部培养等。

(三)“大健康教育”主题活动:阳光体育(晨跑、体育文化节)、润心美育(每周一歌等)、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饮食卫生、防震减灾、交通安全、珍爱生命、毒品预防、网络安全、卫生习惯、预防诈骗)。


  • 上一条:没有了
  • 下一条: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