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下午,一场以“国之需要,我之理想”为主题的国防教育专题报告会在毛坦厂中学综合楼报告厅举行。毛坦厂中学2000届校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副主任毛自森教授及基础数学教研室汪鹏副教授重返母校,为毛中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爱国情怀的思政盛宴。活动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姚云飞主持,校党委委员杨思军、政教处主任胡国俊以及部分师生出席了活动。


校友归来:以专业与热忱点燃国防热情
“回到母校,仿佛回到了当年在教室里奋笔疾书的时光。”毛自森教授的开场白瞬间拉近了与学子的距离。作为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副主任、全军军事建模竞赛专家组成员,他长期致力于国防科技与数学建模融合研究,曾获军队级教学成果奖3项,指导学员斩获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4项,全军特等奖2项,一等奖36项。随行的汪鹏副教授深耕基础数学教学,积极开展基础课程教学与军事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获军队级授课竞赛一等奖1项,江苏省授课竞赛二等奖1项。两位教授以“学长+导师”的双重身份,将专业知识与军事实践紧密结合,为学弟学妹们汇报了我国军兵种体系的战略布局与科技突破。

报告亮点:解码国防科技 赓续红色血脉
报告中,毛自森教授分享了军兵种的基础知识,详细阐释了各军兵种的历史沿革和使命任务。他通过东风洲际导弹、中国航母、歼-20隐身战机等大国重器案例,展现我国国防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并强调:“科技强军是民族复兴的基石,青年学子要夯实数理基础,勇攀科技高峰。”
在陆军发展历程中,毛自森特别提及陆军工程大学的使命:“大学着眼培养打赢未来高端战争优秀军事人才,实施“战斗员+技术员”“指挥员+科学家”融合培养,大家在这里将成长为具备军官品质、领导管理能力、作战指挥能力、专业业务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的青年军官”。他从数学建模视角切入,以“导弹弹道优化”“隐身战机气动布局”为例,揭示“数学是国防事业的‘隐形翅膀’”这一真理。
报告会上,毛教授分享了他本人及汪鹏副教授从毛坦厂中学走向军校的成长经历。毛自森教授动情地说:“当年母校的红色教育让我懂得‘国之所需,吾辈所向’的担当。如今,我带领团队攻克军事建模难题,正是为了将论文写在强军事业的战场上。”他们的赤子之心感染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多次响起。

思政铸魂:国防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
毛坦厂中学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近年来,学校与陆军工程大学、海军潜艇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等军事院校加强交流合作,通过“国防知识讲座”“军校招生宣讲”“红色研学”等活动,不仅播撒了强军报国的理想火种,更彰显了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教育中的永恒生命力。广大毛中学子把献身国防作为自己的崇高追求,自2016年以来,已有200多名毕业生被各类军事院校录取,其中,15人考入陆军工程大学,12人进入国防科技大学,25人成为空海军飞行学员。毛坦厂中学喜获东部战区“空军招飞先进单位”以及陆军工程大学等军校的“优质生源基地”殊荣。

学子心声:以青春之名 践强军之志
报告会后,高三年级一位同学感慨道:“教授们用数学模型解读导弹轨迹,让我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真谛。我志愿报考军校,用科技守护祖国山河。”
高一年级一位同学则表示:“从抗日烽火中走来的毛中,始终以国防教育为荣。作为新时代学子,我们定当传承红色血脉,不负时代使命。”

展望未来:深化军校合作 谱写育人新篇
毛坦厂中学践行具有自身特色的“1320”育人模式,此次国防教育主题活动是“大思政课教育”这条育人主线的核心内容。学校将继续依托陆军工程大学、海军潜艇学院、国防科技大学等优质资源,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优化军校报考指导,鼓励更多的优秀学子献身国防。
毛坦厂中学党委书记余存宝在校德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从抗日烽火中诞生的毛坦厂中学,要始终发扬红色传统,将国防教育等作为‘大思政课教育’‘品格教育’的‘淬火熔炉’。今后,继续以校友专家返乡讲学为契机,深化与军校合作,将国防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学子厚植家国情怀,为强军强国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撰文:胡国俊
供图:政教处
一审:陈清林
二审:姚云飞
三审:邹德鑫